高级会员
- 积分
- 609
- 威望
- 81 点
- 资产
- 2011 金币
- 注册时间
- 2010-10-5
|
4 O& n& A$ U0 K f' g第一个条件:商圈内有理想的便利店顾客
( n8 Q# o/ L2 w8 W7 o# o5 W& \! ?3 M- T2 s# P/ Q- D
便利店商圈半径为500米,在方圆500米的范围内至少有3000个商圈人口。而这3000个商圈人口应该要由四部分人组成:一是家庭主妇,她们在便利店购买在别处忘买的商品;二是三口之家,年轻夫妇会为家庭进行便利性购买;三是独身的青年人,他们是便利商店的主力顾客;四是中小学生,他们是便利商店零食的最大购买者。
- ^1 k& r$ u, N9 n& Q美国麦肯锡公司认为,便利商店发展的条件是:出现富裕的中产阶级,城市人口稠密,人们上班的时间延长,人们愿意为便利店付费用。当然,便利店必备商圈的人口数,不是固定不变的。随着一国和一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其所必备的商圈人口数会逐渐下降。例如,1960年美国在人均国民收入3000 美元时,大约5万人有一家便利店;1972年人均国民收入6000美元时,大约1万人有一家便利店;1990年人均国民收入2万美元时,大约3000人有一家便利店。加拿大便利店的商圈人口规模与美国的情况近似。光多伦多就有1900家便利店,差不多三千人一家.
" w6 p4 b( t5 z7 \* i, Q
/ j- j& H# |1 m+ c3 r第二个条件:有符合便利店要求的店址
- k0 E6 j6 P: }' C% D) n7 p% v0 y/ g: J, L% p' n
一个城市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店辅开张,但是好的店辅位置并不会随着店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。因此,理想的店辅位置成为社会上最紧缺的资源。有人想开零售店,就是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店址而放弃,勉强而为之必然造成损失。便利店的店址必须符合“便利“的要求,能够便利地看到,便利地到达,便利地离开。在一般情况下,便利店应该位于写字楼、学校、剧场、医院、社区附近,且在干道旁。同时,在商圈范围内没有竞争店,或是竞争店的竞争力较弱。商业专家认为,以下地理位置不适合开设便利店:1、徒步5-7分钟到达的顾客不足3000人;2、非顾客汇集的交通干道;3、在马路上无法看到商店;4、在地下或者是二层以上;5、无法设立店铺门面和招牌;6、店铺租金超过一天的销售额。 + A' o( f" P; I1 v2 V H& X
9 o0 K" U4 I% J4 Y第三个条件:能采购到合适的商品 / }" m2 |( s( `
& _) I( p9 s! B8 v( r8 X) D 便利店的本质是便利地满足人们对临时性需要商品的需要,同时这些临时性需要商品每年周转25次,即两周周转一次。这些商品包括五种:一是即时消费品,买了就能用,买了就能吃;二是应季性商品,夏天有冷饮,冬天有热饮;三是应急性商品,来客人所用商品,一时急需的商品,突然用完的商品;四是小量商品,一次用不多,用不完可扔掉;五是调剂性商品,感到寂寞时,想吃休闲食品;感到孤独时,想翻看休闲杂志。以便利店王国日本为例, 便利店1982年的商品结构为:酒类占8.5%,食品占69.1%,糖果占11.4%,杂货占5.6%,杂志占2.3%,速食占2.5%,其他占0.5。 1991年的结构变化为:酒类13.6%,食品46.7%,糖果12.1%,杂货11.9%,杂志6.5%,速食7.9%,其他1.3%.如果没有条件采购到和经营好这些商品,就得放弃便利店的经营。 安省有自己的货物组合(见http://www.cbsc.org/ontario/english...E&Origin=Search)
9 Z- [) T# |* H8 Z/ e
0 P k2 X8 J3 c9 ]第四个条件:做到真正的便利
8 }- C* f# x. U$ T3 [
; ~/ f; [6 s2 C; W/ g 便利店的业态特征是便利。做到便利需要做到两个条件:一是顾客愿意为这种便利额外支付价格,一般便利店的商品价格要比超级市场高20%左右,假如无人愿意多花20%的钱来购买这种便利,便利店就会无法生存;二是商家有能力把便利店做到位,包括时间的便利,便利店一般要营业16个小时以上,直到24小时全天候营业;地点的便利,靠近顾客生活、工作学习和休闲娱乐的地方,使他们在出行不足500米就可以到达便利店;购买的便利,进店后很容易地能找到所购买的商品,3分钟左右就能完成购买行为。这几年,有诸多自称便利店的店铺,其实并没有真正做到便利,只得勉强维持生存,无法得到规模化的发展。
& [: U$ h) N# ^. p
" d9 C$ C! z+ J |* R" Z+ t) H) z第五个条件:做到连锁化发展 " b( U" B* h9 M$ g) D4 i
/ Z3 d+ h/ p6 z* \
一家便利店的规划一般在1000-1500平方英尺左右,1000-1500平方英尺对于零售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来说,并不是一个理想规模,因此必须通过多开店铺,使整体店铺规模扩大,实现规模效益。这就要求便利店连锁化发展。 6 `4 r9 {' _; N; ?
当然,在实际生活中也存在着不少非连锁化的便利店,诸如在欧洲就有众多独立的夫妻老婆店,发挥着便利店的功能。1992年,台湾有4000家便利店,其中连锁化与非连锁化各占2000家。但是,非连锁化发展的便利店会比连锁化发展的便利店经营困难得多,只能在夹缝中生存,最终不得不加入到连锁体系中来,或者关门倒闭。1982年,日本连锁化便利店占便利店总数的42.5%,到1991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74.9%,可见连锁化是便利店发展的趋势。
3 R# Z2 T7 U0 R/ x9 w( H
! T* M4 N" a& q( ]+ t第六个条件:能开发店铺网络的附加价值
0 v# Q1 X4 L* ~* a( a
# m8 @2 o7 f" k+ U 便利店仅靠出售商品是无法在激烈的业态竞争中取得优势,它必须开发连锁店铺网络的附加价值,即扩展其服务功能。7-11便利店之所以成功,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将店铺网络视为一条高速公路,不仅自己的车(商品)在这条路上通行,也吸纳其它车辆(服务)在该条路上行驶,不过收取高速公路费罢了。例如,他们为煤气公司代收煤气费,为自来水公司代收水费,为电力公司代收电费,为邮局代收邮件,甚至为网上商店代送商品等,使7-11便利店的服务收费越来越多,不仅增加了利润,而且密切了与社区居民的关系。当然,这种附加价值的开发必须以便利店网络遍及社区为基础。
; p/ O" |4 k1 R3 L8 ~: B- q4 B# N' |) J+ H9 @; n; D
第七个条件:坚持3年不赢利
* R$ Y( w( k; O" r' A. F! r% O& P$ i/ v0 L1 F# f1 H- Y; u' F: i
便利店即不是暴利业态,也不是立刻赢利的业态,以投机的心态捞一把钱就走的想法不适合投资便利店,其风险是很大的。曾经是世界便利店领头羊的美国南陆公司和环K公司,都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未和90年代初申请破产保护。南陆公司在经历自己7-11便利店辉煌时期之后,曾经在1990年亏损2.77亿美元,在1991年伊藤洋华堂控股69.98%后,情况才有所好转。台湾统一超商引入7-11便利店,10年多的时间后才开始赢利. 因此,一个便利店的连锁体系至少坚持3年以上不赢利,才能长久发展,如果当年就让其赢利,则会是短命的。可见,便利店并非是棵容易栽的摇钱树,风险和机遇各占50%,盲目投资会使风险增加至100%,具备前述七个条件则会将风险降低至30%以下,因此投资者需要认真评估后再进行决策。 |
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